泉州市區豐澤新村:神奇生化處理機,廚余剩飯變有機肥
在很多人看來,家里做飯產生的廚余垃圾真的是又討厭又麻煩,有時垃圾桶忘記及時清理,整個廚房都臭哄哄的,有沒有什么好辦法,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呢?在市區豐澤社區,就有這么一群人,合理地利用這些廚余垃圾,讓它們變廢為寶。
泉州廣播電視臺記者 周滿治我現在是在市區豐澤新村,在小區里,最近有個非常搶手的東西,就是我手上拿著的有機肥料,您可能想象不出這樣的肥料,竟然是我們平常吃剩下的飯菜制作而成的,我們打開看下,肥料已經是粉末狀,碾磨得非常細致,也聞不到剩飯剩菜的酸腐味,只是散發著發酵過后淡淡的氣味,這個有機肥料怎么做的呢?和我們社區引進的一臺生化處理機有很大關系,馬上來看看它是如何運作的,又是怎么化腐朽為神奇的。
市區豐澤新村法制公園的廚余環保驛站內,放著5個綠色廚余垃圾桶,另外一個垃圾桶用于放置分離出來的垃圾袋。其中3個廚余垃圾桶上,都放著塑料篩子,廚余垃圾瀝干后,會被統一收集到垃圾桶里。工人將垃圾桶固定在機器上后,按下啟動鍵,機器便可自動將廚余垃圾,送到生化處理機“嘴里”,系統運轉后,“見證奇跡的時刻”就到了。
豐澤街道豐澤社區居委會黨委書記 主任 楊婷婷機臺全自動的,倒下去,密封式的24小時就能把廚余給予化解、降解,那降解以后就是說,通過24小時以后,變成是我們的肥料,肥料就能在循環的再利用,再利用比如說我們社區居民的陽臺綠化,可以通過我們這些出來的肥料進行施肥。
需要特別提醒的是,生化處理機24小時運轉,有早中晚三個統一投放時間,居民切不可自行貿然啟動,生化處理機雖然專吃剩飯剩菜,也能吞下小樹枝、樹葉,單次投放量可達300公斤,但是“大胃王”也不是什么廚余垃圾都能消化吸收的,目前,它還有點“挑食”。豐澤街道豐澤社區居委會黨委書記 主任 楊婷婷就是比如說大的骨頭、大的貝殼比較硬的東西還是沒辦法‘吃下去’,它現在初級階段,就是吃得比較嫩,像我們的小孩子出生了要有個過渡,慢慢地適應。
“吃下”剩飯剩菜、樹葉等各種易腐垃圾,吐出有機肥,豐澤社區率先設置全市首臺易腐垃圾生化處理機,投入使用一個月來,大家的參與度,還有垃圾處理率怎么樣?我們接著往下看。
“吃下”剩飯剩菜、樹葉等各種易腐垃圾,吐出有機肥,豐澤社區率先設置全市首臺易腐垃圾生化處理機,投入使用一個多月來,大家的參與度和垃圾處理率怎么樣呢?
豐澤街道豐澤社區居委會黨委書記 主任 楊婷婷當初來的時候居民還沒辦法接受,因為我們在操作的時候有點生化的有點酸酸的味道,感覺說我們這空氣怎么變成這個味道,我們不斷地改良,不斷地做,現在就是說一個是沒有噪音,一個是沒有味道,居民也比較認可了。為發動更多人參與,居委會邀請環保志愿者來為社區居民進行專題輔導培訓,同時,還聯合老年協會,實施樓層包干的“片長制”,組建“綠色樓長”、“廚余變寶”社團,建立微信工作群。豐澤社區老年協會會長 蔡金寶我們豐澤的老年協會已經組織了20幾個團隊,很陽光的,這個有幾百號人在參加活動。這個有機肥料那可是大家爭著要,要排隊的,就是來獎勵這些投放的這些家庭,他們拿回去種花種菜,這個作用還是挺大的。
目前,豐澤社區已有近兩百戶居民,參與到廚余垃圾末端處理工作。記者采訪過程中,不時有居民來投放廚余垃圾,他們還登記下自己的樓棟和姓名,連續投放21天就可以獲得積分,之后可憑積分到愛心環保驛站領取有機肥料、日用品等獎勵。市區豐澤新村小區住戶 劉娟娟 這個要大家共同維護,會更干凈,沒有蚊蟲,廢物也可以利用,大家很支持,很自覺。據統計,從1月29日至2月19日,社區居民共投放廚余垃圾3146斤,生化處理機共產出肥料700多斤,占比20%以上,也就是說,廚余垃圾降解率達到75%以上,小區里有50多戶積極參加投放的家庭,領到了有機肥料,真正實現了“化腐朽為神奇”。接下來,這個還有些“忌口”的“大胃王”,還將再升級。
豐澤街道豐澤社區居委會黨委書記 主任 楊婷婷每天都有新增長的家庭來參與我們投放,如果升級了。我們能不能引進一臺破碎的,把我們這個家里的小骨頭把它破碎一下,就更好一點。